节选自致鸟自有著作权作品《鹦鹉科学饲育指南》,从鹦鹉物种到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疾病,再到如何提高圈养鹦鹉福利等方面内容进行了详实的介绍,解答了许多鹦鹉饲养者在饲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困惑。全文二十余万字,凝聚了致鸟团队多年心血。未经许可,不得盗用。
牡丹鹦鹉概述
牡丹鹦鹉作为一种宠物鹦鹉在近四五十年的时间内变的非常流行。无论是用于繁育还是作为宠物,这些源自非洲的小型鹦鹉,通过美丽的外表和有趣的行为征服了许多养鸟人的心。对许多人来说,仅仅只是观察它们逗趣的行为也是一种日常的快乐。牡丹鹦鹉属(Agapornis)有九个不同的物种。它们有许多不同的颜色,并且体型都不太大,这意味着它们甚至可以在室内进行繁育。这些无疑也是牡丹鹦鹉如此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。
牡丹鹦鹉属物种的基本信息
身体长度:13-17cm别名:情侣鹦鹉、爱情鹦鹉
预期寿命:15-20年
生育年龄:九月龄开始性成熟,但最好等到一岁后再繁殖,因为过早繁育会有难产的风险。
繁育:每次产3-7枚卵;不同物种的繁育可能有细微的差异。
羽毛颜色:绿色、黑色、黄色、红色、蓝色等
原产地:非洲
物种数量:9种(算上亚种共15种)
牡丹鹦鹉属物种分类详解
当人们探索非洲大陆时,对牡丹鹦鹉们也有了初步的了解。1788年,第一个被科学描述的品种是红头牡丹鹦鹉(Agapornis putlarius),目前最后一个是被科学描述的是在1955年被发现的桃面牡丹鹦鹉(Agapornis roseicollis)的一个亚种安哥拉桃面牡丹鹦鹉(Agapornis roseicollis catumbella)。从科学分类的角度上说,牡丹鹦鹉属包含了9个不同的物种(15种亚种);而在人类圈养牡丹鹦鹉的传统上,也将它们为了三个类群:
第一个类群,被称为性二型类群(Sexually dimorphic group),简单地说就是指雄鸟和雌鸟的外观存在差异的物种。牡丹鹦鹉性二型类群包括:
灰头牡丹鹦鹉(Grey-headed lovebird [Agapornis canus])
黑翅牡丹鹦鹉(Black-winged lovebird [Agapornis taranta])
红头牡丹鹦鹉(Red-headed lovebird [Agapornis pullarius])
第二个类群,是性二型类群和第三类群之间的过渡类群(Transitional group)。牡丹鹦鹉过渡类群包括:
黑领牡丹鹦鹉(Black-collared lovebird [A. swindernianus])
桃面牡丹鹦鹉(Rosy-faced lovebird或Peach-faced lovebird [Agapornis roseicollis])——最常见的宠物牡丹鹦鹉
在这个类群包含的两个物种中,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外观差异。人们对黑领牡丹鹦鹉(Black-collared lovebird [A. swindernianus])知之甚少。在原生栖息地中,它们通常栖息在树顶层,因此很少被捕获。目前还没有已知的被圈养的例子。桃面牡丹鹦鹉(Rosy-faced lovebird或Peach-faced lovebird [Agapornis roseicollis])则是目前最受欢迎的宠物牡丹鹦鹉,且拥有最高数量的突变品系。
最后,第三个类群,即眼部有白环的类群,也被称为“面具牡丹鹦鹉类群(Personatus group)”。这一类群所有的成员都有特征性的白色眼环。在这一类群中,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的外观也没有明显的差异。在这个群体中的物种杂交可产生可育的杂种后代。这样做在繁育中的好处是可以将突变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,但是(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‘但是’!),考虑不周的杂交会导致毫无价值的杂交,并危及物种的纯度!因此,这样做一般是不可取的。面具牡丹鹦鹉类群包括:
黄领牡丹鹦鹉(Yellow-collared lovebird [Agapornis personatus])
费沙氏牡丹鹦鹉(Fischer's lovebird [Agapornis fischeri])
黑颊牡丹鹦鹉(Black-cheeked lovebird [Agapornis nigrigeni])
尼亚萨湖牡丹鹦鹉(Lilian's lovebird [Agapornis lilianae])